|
正視濕巾的環境污染問題刻不容緩隨著中國城市化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中國濕巾市場增長迅猛。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專業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3~2017年,中國濕巾市場規模從19億元增長至47億元,年增速在20%以上。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濕巾市場更是呈現“井噴”式增長。 在如此巨大的數字背后,隱藏的卻是另一個人們極少關注的事實——市場上90%的濕巾含有塑料。有調查顯示,2019年中國市場上濕巾中的用塑量約41萬噸,是同年不可降解快遞膠帶(按聚丙烯用量統計)的5.1倍,是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按聚丙烯用量統計)的4.6倍。 濕巾同時又屬于高環境泄露產品。據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張宇婷介紹,綜合濕巾在室內和室外的不同場景下的使用情況,廢棄濕巾產品有18.9%的概率直接泄露進入自然環境之中(其余則進入市政環衛體系,分別進入焚燒廠與垃圾填埋場)。2019年中國濕巾產品導致了7.8萬噸滌綸纖維直接泄露進入環境,該數值接近當年中國不可降解快遞膠帶(按聚丙烯用量統計)全部用量。而與之相比,大部分的PET塑料瓶能夠進入到回收體系或者市政處理體系,直接泄露進入環境的比例極低。 塑料對于環境的危害已經顯而易見,塑料泄露進入土壤、海洋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國際問題。“根據《2020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告》,海漂垃圾、海底垃圾、海灘垃圾中,塑料垃圾占比都超過80%。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海洋垃圾問題就是塑料垃圾問題。” 同樣極具威脅的,還有微塑料的問題。漂浮在海洋中的微塑料有可能被海洋生物攝入,進入到食物鏈中,會對人體健康產生間接影響。除了塑料泄露的整體性危害,含塑濕巾因其特性還會造成一些特殊的問題。如果濕巾進入污水系統,還會造成污水系統的堵塞。 鑒于目前濕巾問題的嚴重性,推動濕巾減塑已經成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研究團隊用產品生命周期評估的方法對三種濕巾——全降解濕巾(100%粘膠纖維)、三七濕巾(30%粘膠纖維+70%滌綸纖維)和全塑濕巾(100%滌綸纖維)進行了各個環境指標的比較。比較加權之后的綜合環境指標,整體而言,“全降解濕巾”表現最為良好,“全塑濕巾”表現最差,前者加權綜合環境影響指標平均比后者低38%。 目前濕巾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濕巾使用是不可扭轉的趨勢,行業內需要尋找更為環境友好的方案,以減少濕巾產品對于未來環境的影響。“目前市面上的濕巾成分,只標注到‘無紡布’這一層,作為企業,應該將濕巾的所有纖維成分標注出來,讓消費者充分知情,再做出選擇。” 實現降低濕巾的環境風險不僅僅是生產端的責任,消費者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所做的消費者調研中,也顯示了消費者濕巾丟棄行為是由多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推動濕巾減塑,除了消費者端,更有效的壓力還是來自于法律和國家的政策。“政府需要制定更為嚴格的管控目標、明確濕巾標示出產品成分,產業界尋找更為環境友好的方案,消費者選擇更為環境友好的濕巾,同時也需要減少隨意丟棄的行為,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共同營造一個環境友好的無塑未來。 |